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,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犯法吗
- 13
- 2025-04-06 17:55:37
- 10
70岁还用给父母扫墓吗?
我都76岁了,照样给父母扫墓!缅怀父母当年含辛茹苦抚养我们。我们能有今天,就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,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教育我们,我们怎能忘记他们。
每当想起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,历历在目,往往老泪纵横,没人时,也会放声大哭…… 哎
中国的傳统,不管你多大,只要自己的身体健壮,走路稳当,每年给自已父母扫墓都要去,在自己心中是一种記念老父母,并且还烧很多銭纸和阴币,让他们在阴间也不缺銭花,日孓过得舒心,其实這都是后人的一种想念,最重要的还是要老人在世时,要有孝道之心,才是真正的孝孓。
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孝什么意思?
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孝是说七十岁的人不去坟地给死去的人上坟,祭典逝去的人,八十岁的人不去参加逝去的人的葬礼。这里的意思是人岁数大了,经不起感情的波动,上坟和吊孝都是让人悲哀的事儿,由于七八十岁的人岁数太大了,经不起折腾,所以说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孝。
70岁扫墓什么意思?
人过70古来稀,也就意味着这个年纪的老人基本上都时日无多,民间73.84一道坎说的也是这个意思,一方面为了避免接触邪祟导致灾祸提前到来,另一方面70岁以后的老人去上坟让先人会难过,换句话说就是让先人看到自己快要离世也是不孝的表现,综合这两点,一方面由于迷信,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所以才有这么一讲
一般70岁左右都是带着自己的下一代。因为下一代不值得祖宗的坟墓,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,这也是给下一代作为引导自己,以后去了下一代会记得自己的祖宗和亲人。一般70岁不会与自己单独上坟扫墓的意思。如果70岁了还亲自单独上坟扫墓,说明他已经没有下一代。
七十不上坟八十什么意思?
在过去,生活条件有限,叫人过七十古来稀。即七十岁的人己接近暮年,身体虚弱,经不起长途跋涉,到坟地后,他们会触景生情,对他们身体不利。
再说坟地阴气重也不适合老年人去,这就有了七十不上坟的说法,而八十不吊孝说的就是八十多岁的人了,他们有的自己还顾不住自己,让他们再去吊孝,睹物思人,对他们身体没好处。所以小辈人就代办不让他们去了。
“人过70不上坟”背后最深刻的含义是什么?
就是迷信!只要身体条件许可,就可以去。我们这里有个陈的老头,老伴去世后一次买了两个棺材,自己用的也埋进去,还买了一辆新125摩托车放到自己的棺材边也埋了。这老头固执,经常到坟头上躺一会,他那边土埋的少,还露着棺材盖。别人下地从那过害怕。到现在六七年过去了。
其实这也就一句顺口溜而已,没太多的讲究,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。
首先人过70算是老年人了,俗话说“人活七十古来稀”,那是老话,是上一个世纪的事,现而今七十岁的老人遍地都是,哪有“古来稀”之现象?本老汉今年七十有三,自我感觉还耳聪目明,清明去给父母长辈上坟敬香,与往年没有什么不一样。
其次这句话里有一层意思是七十岁老人一般不要去别人家上坟祭拜,其中包含两层意思,一是坟墓之地阴气较大,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影响,二是人年过七十,身体状况不年轻人,像上坟扫墓这样的劳神费力的活可以免了,也算是对老人的一种关爱和照顾。
总之我个人理解“人过七十不上坟”这句话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含义,七十岁的老人清明上不上坟,全凭自已的身体状况和心情,至于坟墓之地阴气很重,怕引起身体不适等说道,那也是信则有,不信则无,完全靠自己把控,至少本老汉不信这一些,当然别人相信这点,我也理解。
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,如若不妥,愿闻高见,也算是抛砖引玉,多听取有益的见解。[作揖][作揖][作揖]
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咱们先聊一聊慈禧的送殡路程。
大家知道慈禧生前奢华无度,她死后也是盛况空前。
按照规定,慈禧要安葬在清东陵。清东陵距离北京有125公里。
问题来了,好几百里,这么远的路程,为什么要选这么远的陵址?
当然是因为风水!但凡是帝王家一定要选一个风水宝地作为帝陵所在。而且还必须是万年不变的祥地,已利皇帝万年基业。
所以,经过认真的勘察,选东陵作为帝陵之地。
120多公里,走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。
慈禧出殡送葬的队伍有万人,抬棺的就有7920人,这浩浩荡荡的万人大队整整走了5天才到达东陵。怎一个累字了得!
回到这个问题,人过七十不上坟背后深刻的含义是什么?
首先是累
帝王的陵墓很远,来回很辛苦,大官家的也是如此。即便是平民百姓家的坟墓也不可能离住宅很近。
按照传统习俗,住宅是家人的阳宅,坟地是阴宅。阴宅比阳宅似乎更重要。
许多人家讲究风水,相信风水。往往都是在人(立祖的)死后,找看风水的选择坟地。哪里的风水好就埋在哪里(在自己范围之内的)以求先人保佑富贵平安。所以,阴宅会离着阳宅远一些。
人过了七十,自然体力跟不上,如果去上坟往来劳累,怕生病。
坟地不适宜老人去
坟地的阴气太重,如果在树荫底下,或者山里,阴风阵阵就会产生寒意,老人阳气不足,很容易生病。
心理问题
老人去上坟势必影响心情。思念先人,心情郁郁,再加上老人都有畏惧心里,难免产生悲凉的情绪,如果不是豁达的人也容易生病。
特别是民间有73,84,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,所以过70的老人就不上坟了。
人过70不上坟。不仅仅是因为体力跟不上了。听老辈人讲,这不是讲迷信。因为人岁数越大,身上的阴气越重。上坟是事阴事,阳气不足的人,上坟増加阴气,死的更快。何况,一个快要辞世的老年人,还要去祭拜已故去多年的父母,显然令苍天也动容。
强者境随心转,弱者心随境转,一般而言,70岁以上的普通老年人,身体和心里上都很脆弱,是“心随境转”的弱势群体,要尽量多接近美好的环境,少接触恶劣的环境。
岁数大的老年人,往往迷信鬼神,害怕鬼神,恐惧死亡,家人和朋友应该格外注意,不要让他们接触坟墓、殡葬等有关死亡的环境。
“人过70不上坟”最深刻的含义是,弱者没有坚定的信仰,内心没有主宰,容易被外境影响,失去正确的观念,最好是不要去接触恶劣的环境。
我个人的观点是,对于普通人而言,70岁以上的老人、孩童、迷信害怕鬼神的人,这3种人最好都不要去上坟。这3种人的共同特点是,心里没有坚定的信仰,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,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,遇到不良的环境,心里容易胡思乱想,甚至陷入担忧和恐惧的状态。
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是,强者内心有依靠,在任何时候都能安住道理,保持正念,不被外境影响;弱者内心没有依靠,常常随着外境摇荡不安,无法保持正念。
“人过70不上坟”,原因是在死神面前,没有信仰的老人是弱者,一旦接触坟墓这种不善的外境,内心容易被外境影响,摇荡不安,失去正念,甚至陷入恐惧,进而影响正常的生活。
七十不上坟人生四句话精华?
上坟也称为扫墓,就是到已故亲人坟前上香烧纸祭拜。在农村,人到七十即为暮年,暮与墓同音,因为讲究祭祀,所以七十岁的老人不能上坟。人生四句话精华:钱靠自己挣。
苦靠自己吃。
路靠自己走。
事靠自己扛;
平安是福。
健康是寿。
功名是禄。
开心是喜。
六十不劝酒,七十不劝饭,八十不劝住,七十不上坟。
就是说过了70岁的时候就不要去上坟,70岁之后,身体比较虚弱,不适宜去这些阴气较重的地方。
人过70古来稀,也就意味着这个年纪的老人基本上都时日无多,民间73、84一道坎说的也是这个意思,为了避免接触邪祟导致灾祸提前到来。
我的回答是: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的俗语,而这些俗语都是古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出来的,所以说是非常的有道理的,“七十不留宿,八十不留饭,九十不留坐”这句话一样,就像是表面的意思一样,不是对人不热情,而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,既不给自己添麻烦,也不强求别人
老年人多少岁可以不上坟?百善孝为先,如果你上面还有一层天,你不身先士卒,你不去做表率,不去引导,儿孙们如果腿脚都懒得去,那上面一层天见了,你说老人心里是不是感到不是个滋味啊。农村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?一代管一代,孙子不问老奶奶。如果说你上面还有一层天还健在,怎么能退缩呢?你退距二线认为自己七老八十了,那在小孩面前不是起反面影响吗?
上坟其实是一种记念方式,是一代传承一代寻根思源,给活着的人留一个念想,让死去的人不留任何遗憾,这也是人的心里作用吧了。不忘宗亲,用上坟来传递思念之情,感应呼唤阴阳相隔,使活着的人增强更大的信心和勇气。添上一点土,摆上鲜花供果,烧上几刀纸钱,共享阴阳相隔之惦念之情。
老年人多少岁可以不上坟?这没有考究,人们常说,父母健在,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,岁数不卖钱,七老八十也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,这就是你的义务和职责所在,充老也没有用。这里所说的上面一层天,就是父母一方还健在。身体多病者另当别论。
当然,在过去人们常说,人逢七十古来稀,八十而耄耋。在人生当中最怕的就是一个死字,年老者上坟不免有无数伤感,死对人来说,肯定是比较忌讳的,看到一个个离我们而去,对墓地来说老人心里最怕的,谁都不愿意早早的走这一遭,也是不得以而为之。
但年老体弱多病者,尽量不要去墓地,由儿女去就行了。一般来说,老人如果说不问事,由儿女担负外面一个事务,就是说老人不问事务,儿女阻挡门面,老人耳聋糊涂,儿女肯定要担负起责任。
70以上的老人最好不要去上坟,古时候有“七八不上坟”的说法,这个七主要是指70岁以上的老人,这些老人本来已经到暮年,身体情况本身就比较堪忧,如果长途跋涉地去这么远的地方,一定会对身体安全产生一定影响,所以一般70岁以上的老人是不被允许去上坟的。
而那个八,其实就是指一些杂乱之人,古时候的人们认为“七嘴八舌”“乱七八糟”的人都是一些不好的人,所以一般上坟这类人是不允许去上坟的,以免口误惹得先人不高兴。